【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影像仿真补正的方法,主要将拍摄的一即时影像与一平面影像进行比对,并将即时影像不同于平面影像的部分判断为一主体影像,接着依据主体影像的光源反射信息选取出多个具有x、y轴向位的基准点,计算各基准点的理想z轴向位及实际投影长度,以推导出相对基准点的补正值,令主体影像依据补正后的各基准点的z轴向位延伸至对应位置,以模拟生成曲面化的主体影像,最后再将经曲面化的主体影像与平面影像合成后,即可获得一仿真影像。
[0001]本发明涉及3D影像处理方法,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影像仿真补正的方法。
[0002]随着近年来科技的进步,影像显示技术有显着性的突破,因此一般2D平面的显示画面已无法满足人们对于视觉感官的要求,于是造就了仿线-dimensionalstereoscopic display)的诞生。
[0003]3D影像的成像原理,主要利用让左、右眼分别看到不同视差的影像,以造成有远近感的仿线D影像的制作主要系透过两个镜头模组以取得两张具有视角差的影像,再经合成处理后以形成具有立体视觉感受的3D影像。然而采用两个镜头模组取得不同视差的影像制成3D影像的方式,不仅前置作业需耗费大量时间,另使用多个镜头模组也代表其成本较高,且为了避免合成后的3D影像会有色彩失真的情形,必须使用具有高像素的镜头模组,更会导致成本的大幅提高。[0004]再者,采用上述方式所制作合成的3D影像,其3D影像的档案容量也都相当庞大,因此尚有耗占记忆体空间的问题存在。
[0005]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影像仿真补正的方法,其具有可以低成本完成平面影像的仿真作业以及合成后的影像档案容量较小的功效。
[0006]为达前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影像仿真补正的方法,包含有以下步骤:
[0008](b)利用一摄影装置拍摄具有该平面影像的一即时影像,依据该平面影像比对出该即时影像中的不同部份,并将该不同部分判断为一主体影像后取出;
[0009]( c )依据该主体影像的光源反射信息选取出多个具有X、y轴向位的基准点,并计算该各基准点的理想z轴向位,以及该各基准点的实际投影长度,依据该各基准点的实际投影长度得出相对基准点的补正值,再以该补正值对该各基准点的理想Z轴向位进行补正,令补正后的该各基准点的Z轴向位延伸至对应位置,以模拟生成曲面化的主体影像;
[0010](d)将经曲面化的主体影像与该平面影像合成(Interweaving)后,即可获得一仿线]较佳地,于步骤(b)中,其比对方式依据该平面影像与即时影像画素中的灰阶差值,当画素的灰阶差值大于一预定值时,则判断该画素为主体影像的画素,并藉此以得到该主体影像。
[0012]较佳地,于步骤(C )中,依据该主体影像的光源反射信息,判断出该主体影像中之那些部分应属于凹面,那些部分应属于凸面,藉以判断出该主体影像于真实环境中的立体状态,并藉此选取出多个具有X、y轴向位的基准点。
[0013]更进一步地,于步骤(C)中,利用计算出的z轴向位以三角函数公式进一步代出包含有一向位角补正值及一旋转角补正值的补正值。且当代出包含有该向位角补正值及该旋转角补正值的补正值后,再以黎曼元素迫近法则取极限得到更趋近真实的补正值,该补正值可用以对该各基准点的光源及色差进行补正。
[0014]而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与优点,不难从下述所选用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中,获得深入了解。
[0017]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影像仿真补正的方法,包含有以下步骤:
[0018]( a )首先 ,建立一平面影像于一记忆体中,其可利用一摄影装置预先拍摄该平面影像,并将该平面影像储存于该记忆体中。
[0019]( b )利用该摄影装置拍摄具有该平面影像的一即时影像,并依据该平面影像比对出该即时影像中的不同部份,再将该不同部分判断为一主体影像后取出。其比对方式依据该平面影像与即时影像画素中的灰阶差值,当画素的灰阶差值大于一预定值时,则判断该画素为主体影像的画素,并由此以得到该主体影像。
[0020]( c )依据该主体影像的光源反射信息,判断出该主体影像中的那些部分应属于凹面,那些部分应属于凸面,意即,由光源反射信息的不同以判断出该主体影像于真实环境中的立体状态,并藉此选取出多个具有X、y轴向位的基准点;
[0021]接着计算该各基准点的理想z轴向位,以及该各基准点的实际投影长度,依据该各基准点的实际投影长度得出相对基准点的补正值,再以该补正值对该各基准点的理想z轴向位进行补正,令补正后的该各基准点的z轴向位延伸至对应位置,以模拟生成曲面化的主体影像。
[0022]计算该各基准点的理想z轴向位以及实际投影长度的步骤,举例说明如下:
1.一种影像仿真补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以下步骤: (a )储存一平面影像; (b)利用一摄影装置拍摄具有该平面影像的一即时影像,依据该平面影像比对出该即时影像中的不同部份,并将该不同部分判断为一主体影像后取出; (c )依据该主体影像的光源反射信息选取出多个具有X、y轴向位的基准点,并计算该各基准点的理想z轴向位,以及该各基准点的实际投影长度,依据该各基准点的实际投影长度得出相对基准点的补正值,再以该补正值对该各基准点的理想Z轴向位进行补正,令补正后的该各基准点的Z轴向位延伸至对应位置,以模拟生成曲面化的主体影像; (d)将经曲面化的主体影像与该平面影像合成后,即可获得一仿线所述的影像仿真补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比对方式依据该平面影像与即时影像画素中的灰阶差值,当画素的灰阶差值大于一预定值时,则判断该画素为主体影像的画素,并由此以得到该主体影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仿真补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依据该主体影像的光源反射信息,判断出该主体影像中的那些部分应属于凹面,那些部分应属于凸面,以判断出该主体影像于真实环境中的立体状态,并由此选取出多个具有X、y轴向位的基准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仿真补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利用计算出的z轴向位以三角函数公式进一步代出包含有一向位角补正值及一旋转角补正值的补正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影像仿真补正的方法,其其特征在于:当代出包含有该向位角补正值及该旋转角补正值的补正值后,再以黎曼元素迫近法则取极限得到更趋近线所述的影像仿真补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补正值用以对该各基准点的光源色差进行补正。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