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经济低迷,电信诈骗犯罪却在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加持”下愈发猖獗,受害金额持续飙升。
据《朝鲜日报》报道,过去电诈多为随机拨打电话、面向大众实施诈骗;如今,犯罪分子通过网络搜集个人资料后精准“定制”诈骗,手法更加高明。社交媒体上的照片和视频,正被用于生成仿真度极高的Deepfake(深度伪造影像)和Deepvoice(仿声)内容,骗术足以轻松蒙蔽受害者的亲属。
韩国警察厅7月15日通报称,2024年上半年全国电信诈骗案造成损失高达642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3.3亿元),创历年同期新高。有预测指出,今年全年受害金额恐将首次突破1万亿韩元(约人民币51.9亿元)大关。
《朝鲜日报》指出,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电诈受害者多为对金融与科技知识较薄弱的50至79岁中老年群体,社会舆论也倾向于将打击重点放在非法手机与账户管控上。然而随着犯罪集团日益专业化、技术手段持续升级,如今各年龄层民众均有可能中招,受害已不再局限于特定群体。
警方人士透露,当前多数电诈组织以柬埔寨等海外地区为据点,犯罪嫌疑人难以抓捕,且其反侦查能力不断提升,执法难度加剧。
为应对复杂化的电诈问题,韩国警察厅国家调查本部已成立专责处理电诈等集体欺诈案件的特别工作组(TF),计划设立专门调查小组,并强化国际合作,以提高破案率。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8月,长期在中国杭州藏匿、针对韩国民众实施诈骗的4名犯罪团伙成员被遣返回国。他们自2017年起运营电诈组织,涉嫌诈骗1900余人、非法获利1511亿韩元(约人民币7.8亿元),目前已被起诉并受审。该团伙假冒检察官,以伪造的“公务员证”骗取信任,其中一名受害医生先后被骗达41亿韩元(约人民币2127万元)。部分受害者甚至因倾家荡产而轻生。
该电诈组织共有96名成员,目前已有74人在韩国及境外被逮捕并接受调查或起诉,尚有22人被国际刑警列入红色通缉名单,仍在追捕中。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