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川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三年,北川相继办成123项事关群众安居乐业、衣食住行的民生实事,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办实群众的“顺心事”,更要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北川通过“尔姆孜巴”议事协商、“曝光台”等拓宽群众参与基层事务渠道,打造“有事大家商量着办、好不好群众来评判”的社会治理体系,每年收集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事”,对群众合理诉求坚持既依法办、又有法办。北川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连续多年位列全省前列、绵阳市第一。
此外,北川始终把就业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年均输出劳动力保持在5万人以上,大力开展就业帮扶,更好助农增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多年位列全市第一。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基本医疗保障为群众减轻就医负担达2.18亿元。坚持办好家门口的优质教育,实施民族自治地区十五年免费教育计划,学前教育普及普惠顺利通过国家认定,全县高考本科硬上线%。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北川开办的“富民安康”班,每年为300名甘孜学生提供高中教育。北川中学连续16年获评全市高中教育质量特等奖,关心关爱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心沐计划”入选全国百佳志愿服务项目。
在纾民困的难事方面,北川既加快提升群众收入“平均数”,又重点关注平均数以下的“极少数”低收入群体,不断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去年累计发放低保、特困、残疾人等补助资金4000余万元,惠及群众1.7万余人。同时北川结合实际,开发补充医疗保险“乡村振兴保”、设立“禹羌情”专项救助基金实行兜底救助,惠及7万余人次,真正把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北川的“乡村振兴保”,允许“带病参保”和医保政策享受后“二次报销”,一般群众年缴纳70元保费、特困群众政府全额代缴保费,近3年来为5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赔付290余万元。
北川羌族自治县委书记李昊天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把群众急难愁盼的‘需求清单’作为全力而为的‘责任清单’,干好造福于民的事,让广大群众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近年来,北川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思路,奋力打造绵阳北川石椅羌寨乡村振兴先行区样板。北川创新打破全县行政区划限制,立足资源禀赋,发挥产业优势,由中规院主导,群众全程参与,编制完成文旅融合、农旅融合、精品农业、新型城镇化“四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推动抱团发展、错位发展。坚决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因地制宜推动先行区7个乡镇19个重点村先行先试,形成立足石椅、联动片区、带动全县、服务省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承接了全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西部地区)现场推进会。北川还持续擦亮高山有机生态名片,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步伐,延伸苔子茶、高山果蔬、白山羊等生态农业链条,推动苔子茶种植面积达到9.5万亩,综合产值突破10亿元,厚朴园区通过省级生态原产地保护认证,蓝莓产业示范园以工代赈案例获评第四届全球减贫最佳案例,“羌食荟”荣获第十届四川农博会最受欢迎农产品品牌,并借力“绵品出海”行动,北川土特产远销海外,订单金额超1.8亿元。
此外,北川还紧密依托独具魅力的禹羌文化,因地制宜进行环境提升,推动天然气上山、5G网络入户,污水处理全覆盖、垃圾分类减量。北川羌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贾德春介绍,北川还打造了“云朵上的羌寨”民宿集群,开设羌绣、羌歌、羌舞等非遗体验店,促进农区变景区、农特产品变旅游商品。石椅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羌茶羌文化生态旅游路线入选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年先行区乡村旅游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均增长25%以上,实现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万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100余元。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