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薇安·萨森的个展《磷光体:艺术&时尚 1990-2023》即将于 Fotografiska 影像艺术中心开展。此次展览是萨森在中国的第一次大型回顾展,展览汇集了 10 个系列的近 200 件作品,以及萨森的档案和新制作的装置作品。展览反映了薇薇安·萨森与影像之间复杂的关系,在沉思与热情、内在与外在之间的摇摆,突出了现实表达中固有的模糊性。
START星美术馆推出地全新展览《背面:喻红与埃利亚松》(The Backside:Yu Hong & Olafur Eliasson)。该展览系START星美术馆“1960年代以来的世界艺术史”主题版块的全新策划,是START星美术馆推出的《后门缔造》系列研究展览的第一期。将展出喻红创作于2017年的第一件VR作品《她曾经来过》和奥拉维尔·埃利亚松2011年的作品《你的宇宙营火》。本期以“背面”为题,讨论的是艺术家创作生涯中一个特别而且重要的观念生产。
本次展览将展示逾五十件开创性的作品,带领观众重访工作室的思想与行动历史——设计师极富前瞻性的艺术活动与设计方案,以及他们对于人类如何与自然共存的紧迫思考。策展人在主展厅设置了三个主题板块:“手工行动”,指涉工作室创作过程中的工艺、制造,以及关于材料的大胆探索;“表现行动”,讲述工作室将个人思考延展为集体共识,在流派、类型和技术转换中赋予混杂有机以尊严;“社会行动”,表达了工作室积极参与社群建设,传递知识并重新唤起地方的声音。
本次“东⽅故事集”所呈现的,是⽯⾄莹如何理解线条、⾊形、重量、造像与物性。她笔下的世界与灵光,可以从任何⼀幅画开始,从任何⼀块⽯头进⼊。在叙事与⾮叙事之间,在虚和实之间,在⼼灵与想象之间,每⼀位观众都将收获属于⾃⼰的各个东⽅故事。
本次展览将聚焦于大卫·霍克尼在情感与氛围领域的卓越创造。借由展览中一系列精心挑选的纸上作品,观众将踏上一段充满变革力量的旅程,并近距离感受艺术家塑造情绪和氛围的深刻能力。策展方法强调了氛围的重要性,将其定义为一种影响情感、感知和互动方式的普遍基调。这次展览将是对霍克尼如何通过艺术唤起强烈的情感反应的一次重要探索。展览将展示霍克尼整个职业生涯中的代表系列,包括著名的泳池系列、艺术家亲朋好友的肖像作品,和最近期的iPad数字创作。
展览呈现李舜“我们生存的立足点除了不断消逝的现实之外,别无其他”、“林泉高致”、“格物致知”、“互联网写生”、“海面”等系列作品,此外还有2024年新作《溪山行旅图》亮相。本次展览为2024昊·影像季项目之一。
黄佩姗对“人造”概念有强烈兴趣,自2023年春季起开始将AI纳入创作工具范畴。本次展出的最新系列作品中,艺术家从过往熟悉的创作媒介传统摄影、雕塑等出发,结合PS、AI等媒介,对日常生活场景中提取的素材和灵感进行“再造”,多次反复、调试以迫近特定“现场”的预设,实现了对于想象空间的摄影,并以装置形式再呈现“再制现场”。
展览标题来源于希腊诗人卡瓦菲斯(Constantine P. Cavafy)的同名诗篇。参与本次展览的四位艺术家分别是沈玮、黄加煜、王子钰与梁宇珏。在不同程度上,本次展览所选择的摄影、绘画以及装置作品所质疑的是传统社会规范中父权或霸权式的“男性气质”。
没顶美术馆将于2024年6月22日呈现年轻艺术家薛萤的个人项目“触及屋顶”。薛萤从2018年起开始关注和从事女性主题的研究,在本次项目中,艺术家将通过对日常生活材料的使用和实践,用更加私人化的视角讨论家庭工作与资本的关系,并用跨学科的方法讨论当代女性生活的困境,对抗策略与女性叙事的更多可能性。
本次第十四期中间实践项目以“在出版内部重新发明出版——Mousse出版实践切片”为主题,选择回顾Mousse上百本出版物中富有针对性的出版实践:《关于策展的十个问题》,《艺术家作为策展人》,《选集:Marconi工作室1966 - 1980》等,从策展研究的角度对当既定的组织功能逐渐失活时,艺术环境中的模式和方法、改变与协商,重新发明和发现自我功能的出版实践展开讨论,探索在动态的系统内部使“出版”行为脱离组织的规则化、正常化过程时所发生的事情,明确每个需求和问题意识以及新的回应带来张力。
当乾隆皇帝通过“cosplay”与宋人隔空对话,当下的我们又如何在展览中开启与乾隆皇帝的奇妙互动?
依据《是一是二图》所蕴藏的哲学命题,泰康美术馆即将推出首个不以泰康收藏为主的群展“是一是二:镜象与幻化”。展览将《是一是二图》拆解开来,一方面取其中种种古代美学形象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的转化和借用——即便这些对应是在艺术家不经意的意识状态下促成的巧合;另一方面,古画所透露出的气息,似乎能以为鉴,反思现代性进程中急性发展、人与人隔离、终极意义匮乏所带来的弊病,这也是展览选取的、世界范围内的艺术家创作所共同面对的课题。
昏暗的小路往前几步,门中透出温暖光线,从这里感觉几乎是挤进了另一条挨着围墙的狭窄小路。临时的大厅里错落地摆放着四间屋子,这些低矮的房间似乎都拥有不受影响的视野能够看到俯瞰这些棚屋的舞台。这只是个美好的假想。如果观众走进那间最大的一室一厅,会发现没有窗户正对着舞台。但至少可以反过来说:列队在舞台上那些古怪的雕塑可以一览无余地看到下面的景象。...
北京常青画廊很荣幸迎来中国当代艺术家邱志杰的第三次个展“生态实验室”(Eco-Lab),本次展览将会是邱志杰作为“实验艺术”坚定践行者的一次系统而全面的实践探索。展览将聚焦于范围更广的生态圈,把视野从生物圈扩展到岩石圈,大气圈、地球圈,在生物学与地理学的边沿地带开展工作,从而挑战我们观察并思考自然的维度。艺术家想带给我们的是包罗小到病毒,大到天体的整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和生息于其间的物种的变化与关联。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