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第六屆“北京智源大會”在位於海澱區的中關村展示中心開幕。全球首個低碳單體稠密萬億語言模型,全球領先线%的泛化抓取技術,能反思、可隨機應變的鉸接物體操作大模型系統、全球首個智能心臟超聲機器人……作為專注於人工智能的北京新型研發機構,智源研究院發布一系列前沿研究成果。
智源研究院院長王仲遠表示,語言大模型的發展已經具備了通用人工智能非常核心的理解和推理能力,但這並不是讓人工智能感知、理解物理世界的終極技術路線。未來,大模型將以數字智能體的形態與智能硬件融合,以具身智能的形態從數字世界進入物理世界。
據透露,智源研究院具身智能創新中心已在機器人泛化動作執行和智能大小腦決策控制等方面取得了多項世界級突破性成果。
舉例而言,用手抓取東西是機器人最基礎的一個動作,但以往機器人面對反光、透明物體時,經常會出現“看不清”“看不懂”“抓不准”等問題。研究人員在仿真系統中構建了千萬種場景,基於其產生的超10億級抓取數據,實現了抓取能力的提升。借助這項技術,即使在復雜光線透射、反射的情況下,機器人依然能夠准確感知透明、高反光等物體的形狀和姿態,並預測出高成功率的抓取位姿。
訓練算力能耗高是大模型行業的一個普遍痛點。對此,智源研究院和中國電信人工智能研究院基於模型生長和損失預測等關鍵技術,聯合研發並推出全球首個低碳單體稠密萬億語言模型Tele-FLM-1T。據悉,該模型僅以行業內普通訓練方案9%的算力資源,用4個月就完成了3個模型總計2.3Ttokens(token是大模型中可以理解和生成的最小意義的單位)的訓練。
具身智能應用在醫療等領域,將給大眾帶來更多福音。以智源研究院與領視智遠研發的全球首個智能心臟超聲機器人為例,其實現了全球首例真人身上的自主心臟超聲掃查,能夠解決心臟B超醫生緊缺、診斷准確率不高等難題。基於超聲影像和機械臂的受力信息,智能心臟超聲機器人能夠在高速動態環境下快速計算、提取心臟特征,實現相當於自動駕駛L2、L3級的智能化水平。臨床驗証結果顯示,智能心臟超聲機器人的准確性能與高年資醫生保持一致,穩定性上,智能心臟超聲機器人更勝一籌。
據了解,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是在科技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指導和支持下,由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和海澱區政府共同推動成立的新型研發機構。王仲遠表示,海澱區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高地,在空間、人才、生態等多方面擁有獨特的優勢,也為智源的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目前,海澱區已基本形成芯片、框架、大模型、數據技術與處理服務等全產業鏈部署,集聚企業超千家,佔全市的三分之二、全國的六分之一,人工智能學者佔全市超80%,AI2000全球頂尖學者佔全市超70%。
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海澱區副區長唐超表示,作為北京國際科創中心核心區與人工智能產業高地,海澱區將加快開放普惠算力,推動高質量數據匯聚共享,持續優化人才服務措施,圍繞人工智能街區等區域為新型研發機構和企業提供充足優質的發展空間和全方位服務保障。
北京市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將持續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和前沿技術,推動智源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充分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用,前沿布局多模態、具身智能、生物計算等人工智能前沿技術研發,探索通用人工智能發展新路徑,產生更多國際領先成果,助力我國乃至全球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