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以推动数字仿真技术应用为导向,以提升仿真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旨在将仿真行业发展需求融入教学过程,提升新技术应用与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助力我国仿真产业快速发展。
为深入推进医学技术创新与仿真应用的普及,全国仿真创新应用大赛新增医学仿真应用赛道医学技术方向产学合作组,立足临床问题与现代医疗难点,助推产学研深度合作,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为在医工融合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技术与产业实现良性互动奠定坚实基础,推动我国卫生事业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2024年,山东医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全国仿真创新应用大赛医学仿真应用赛道医学技术方向产学合作组合作单位。
2024年全国仿真创新应用大赛医学仿真应用赛道医学技术方向产学合作组报名工作现已启动,欢迎大家积极报名参与:
涉及仿真技术或仿真应用相关专业的在校师生、从事仿真技术相关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或个人均可报名参赛。 其中,产学合作组由 在校学生个人或团队参赛,确定一家企业作为指导单位。
本届 全国仿真创新应用大赛设置有智能装备仿真、仿真教学、医学仿真、仿真创新设计、化工仿真创新应用、数字建模与智能决策等赛道。 其中,医学仿真应用赛道医学技术方向设置医学机械电子组、医学信息大数据组、医学智能材料组和产学合作组。产学合作组鼓励参赛人员与相关企业联合探索仿真技术在医学技术的创新应用。
请参赛人员登录大赛官网()进行报名,报名指南详见附件。欢迎产学合作组参赛选手选择“医学仿真赛道-医学技术方向-产学合作组(山东医影)”赛事组。
各参赛者需要在报名截止时间之前登录官网注册报名并将完整的作品上传到大赛官网。
参赛作品需符合比赛要求,即可报名参加。参赛作品主要为:作品方案、作品视频、答辩PPT和作品成果。
(1)作品方案。PDF格式,大小100M以内;作品图文阐述,需简单明了,必须包含但不限于:作品背景和目标、医疗难点与问题、选题意义与价值、国内外研究现况、作品思路、拟解决的问题、实施手段与过程、作品成果展示等,充分利用仿真技术解决现有医学技术难点,科学准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楚,合乎医学技术逻辑。作品内不得包含个人及团队名称,不能出现单位名。
(2)作品视频视频长度3-5分钟,MP4格式,大小200M以内;包括但不限于重要制作过程、作品操作和演示过程等。
(4)作品成果:可为系统、软件、平台、实物或模型。鼓励参赛队伍在全国总决赛时进行作品成果的展示。将以上文件通过百度网盘生成分享链接提交组委会。方法:在百度网盘中新建一个文件夹,以“作品名称+联系人姓名”形式命名,将所有作品文件上传到此文件夹后,将此文件夹生成分享链接(请设置于2025年5月1日前有效),将此链接上传至大赛官网指定位置。
对参赛人员进行资格审核,对作品思想内容等进行审查。如有违规,一经查实,取消参赛资格。
(1)所有作品以截止日期前收到的文件作为初赛和省赛区决赛评审依据。组委会对逾期提交文件的按照弃赛处理。
(2)评审按照分数高低确定排名。评审遵循大赛章程要求,评审标准主要从作品的价值、作品设计与内容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通过省赛区遴选出的优秀作品,组委会将通知参赛者参加全国总决赛。全国总决赛由组委会统一组织,采用汇报演示、作品展示和专家提问等方式进行,考察参赛者的作品操作能力、现场表达能力以及表演展示能力(演示形式不限)等。缺席全国总决赛的参赛者将被视为自动弃权。
(1)总决赛作品可以在提交的省赛区决赛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完善。截止时间进入全国总决赛后通知。
各参赛队伍提交的参赛资料主要有:作品方案、作品视频、答辩PPT和作品成果。
(3)比赛顺序根据不同组别的比赛特点,按所在学校名称的首字母顺序进行或抽签顺序进行。
鼓励参赛者围绕参赛作品主题及内容选择恰当的演示形式;每组参赛者作品介绍时间不超过5分钟,超时将酌情扣分。鼓励选手在答辩过程中重点展示作品创新点、技术点等内容。每组设置5分钟作品介绍时间。 作品陈述不设人数限制,凡报名参赛者均可参加。陈述过程可辅以视频、PPT等配合演示。作品演示要求参赛作品(实物、模型或其他形式)能够体现其设计原理及主要功能。
大赛采用初赛、省赛区决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参赛选手参加初赛及省赛区决赛,通过选拔后进入全国总决赛。
省赛区决赛采用网络评审或现场评审两种形式,由各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10月31日省赛区决赛仲裁截止。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