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值发明专利同比增长17.13%,企业发明专利授权同比增长69.51%,商标注册同比增长18.1%......这些数据背后,是四川在知识产权领域持续发力、创新突破的生动实践:“夯基固本”完善管理体系,搭建发展“四梁八柱”;“创造保护”锚定核心价值,激发创新“源头活水”;“服务运用”释放经济效能,激活产业“一池春水”。
2024 年,四川在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改革上迈出关键步伐,全面完成新一轮知识产权机构改革,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实现重大优化调整。原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整体并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实现“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负责”。从一年多来的运行效果看,纵向管理链条得以缩短,横向协同联动得以加强,体制机制更加顺畅高效。同时,开启新一轮局省共建,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进入新阶段。国家知识产权局、四川省政府举行共建“西部地区创新高地”知识产权强省推进大会,共同印发实施方案及工作要点。出台多个知识产权领域重要法规和政策,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更加完善。《四川省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填补了四川省知识产权综合性保护法规的空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四川省知识产权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
在知识产权创造上,四川秉持“质量优先”原则,大力完善高质量创造机制。通过加强对非正常专利申请和商标恶意注册的监管,四川在多领域收获亮眼成绩。高价值发明专利达6.65万件、同比增长17.13%,企业发明专利授权同比增长69.51%。这组数据直观体现出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商标注册量也稳步增长,达到19.27万件、同比增长18.1%。地理标志方面优势明显,新增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累计299个,继续保持全国第一。这些数据充分彰显出四川创新活力的不断提升。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四川构建起行政、司法、协同“三个维度”的立体保护体系。行政保护上,办结专利侵权纠纷案件4284件,查处各类商标违法案件1397件,有力打击了侵权行为。司法保护层面,法院系统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15万件,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服判息诉率93.34%,彰显司法公正性和权威性。协同保护工作不断拓展,设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及工作站,加强跨地区协作,推动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形成强大的保护合力。
四川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在多个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转化体系建设持续深化,全面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累计盘点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6.43万件,其中3.86万件纳入专利转化资源库;实施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498家企业进入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围绕12个省级重点产业链建立知识产权协同服务机制,如在低空经济产业领域,依托四川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在低空经济产业领域,支持中航无人机公司组建“无人机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实现专利转化运用100余项、收入1.1亿元。知识产权金融生态建设同样成绩突出。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139.97亿元、同比增长45.63%,普惠性贷款惠及企业1309家。创新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发行全国首单“中试平台”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产品、全国首单以知识产权为担保的民营科创企业债券。
在优化服务方面,四川围绕“便民利企”做足文章。平台支撑更加有力,绵阳市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建设,也是西南地区唯一获批的非省会地级市。涉外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中心、省级公共服务分平台等相继设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专利和商标代理机构及专业人员数量可观,“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金专计划” 等培训活动为行业输送大量人才。合作交流不断加强,与川渝地区及其他省份在知识产权服务领域深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2024年,四川在知识产权领域多点开花,以完善的管理体系筑牢根基,以有力的保护举措护航创新,以高效的运用服务激活经济动能,为建设知识产权强省、推动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